赴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大军中,京东或许将有一席之地。3月16日,京东最早将于2020年中在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如同炸雷。尽管当事方对此事三缄其口,但认定京东终究会同阿里一样完成赴港上市的声音此起彼伏。此时赴港,是京东降低单一市场融资风险的外在表现,防止美股出现回调后对其产生重创。分析普遍认为,京东不会打包赴港上市,而是会将物流与金融拆分,以求子集团估值的最大化。
或赴港上市主体待明确
港股或将再添互联网巨头。据了解,京东已与包括瑞银及美银在内的投行接洽探讨在香港资本市场第二上市。对此,京东方面暂未进行公开置评。
当事方的沉默,留给行业众多思考空间。多位投资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除了与美股同一主体的京东集团有可能赴港上市外,不排除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的可能,即便是新拆分出的京东健康或许也在考虑范围内。
如今,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已然越发明晰。2019年1月,京东集团明确由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三大子集团组成。行业对逐渐“独立”的子集团抱有着更高的期待,资本市场也时刻观望。实际上,京东物流、京东数科的上市信息一直不绝于耳,虽然官方从未给出正式回应,但外界多深信不疑,且认为只是时机尚未成熟。
针对本次京东赴港上市的主体,声音各有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京东旗下子集团均是京东集团的护城河,也算得上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如今赴港上市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逐渐成熟,子集团从集团内拆分赴港也就顺理成章。”投资人士何南野则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京东赴港上市会与阿里一样,选择同一主体二次上市。
尽管在上市主体没有达成统一,但“子集团会独立上市”的观点颇为一致。何南野强调,从京东角度来看,已经是比较大的商业体系,赴港上市不会把整体业务都放进来。物流、数科会单独上市,不会打包上市,“打包上市,不利于投资者对业务进行估值。美股、港股更倾向业务清晰、结构清晰的资产,估值也能更为明确。京东集团通过拆分子集团上市,能最大限度实现每个子集团的高估值”
分摊风险提升估值
“两地上市是大势所趋,也是京东分摊风险的方式。”何南野强调。两地上市便于京东维护股价稳定、增加股票流动性,也能平衡单一资本市场的风险,并加速延伸全球化业务。
何南野直言,美股十年大牛市几乎走到了尽头,企业估值有回调的风险,这时候开拓第二市场是有好处的。“疫情过后的港股估值会慢慢回涨,美股松解时企业估值会普遍下降,能够赴港上市成功也是为了对抗风险。此举也有助于京东提升估值。”
就在阿里赴港上市成功时,行业也普遍认为企业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自由。彼时,天风证券副所长刘章明称,在港股二次上市有助于阿里拓展融资渠道,提振整体估值水平,并有望降低对减少对于单一地区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这条规则同样适用于当下赴港上市的京东。
一家正考虑赴港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阶段中概股愿意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除了在新中美关系下减少所需面对的监管风险外,无非是考虑到业务发展有融资需要、增加股份流动性、靠近本土市场、能取得更好估值。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此前对企业两地上市解释时就强调,企业通过赴港上市可以进行新一轮的募资,并能丰富投资者结构,引入新股东尤其是大型投资者。
“京东赴港后会更接近内地市场。两地上市,就等于在美股、港股同时打广告。”何南野认为:赴美上市可吸引美股投资者,赴港上市后能吸引港股或亚太区的投资者,内地的中小股民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红利。
前有示范时机成熟
在阿里赴港二次上市“亲身示范”,对从中概股回归香港或A股的企业起到了引导作用。上文提到的首席财务官认为阿里的成功让众多企业看到了可能性,而香港为第二上市地的企业已经放开了权限。
据了解,2018年4月,港交所修订后的主板上市规则正式生效,香港正式向采取同股不同权结构的公司敞开怀抱。同时,还包括尚未盈利、甚至尚未产生收入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和已在海外上市的创新产业企业。这对于美股上市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今年初,普华永道发布报告称,2020年香港IPO市场将继续活跃,将会有更多的新经济企业受惠于上市条规的变更而选择香港上市,预计全年集资总额可达2300亿-2600亿港元。香港将继续巩固其作为亚洲地区最主要的首次上市集资中心的地位。普华永道指出,由于阿里的回归,不少中概股也在观望两地上市的机会,有望为香港市场带来更多的IPO项目。
“港股在热情拥抱科技企业”是多位被访者向记者表达的观点。在众多投资人认知里,相较于美国,香港投资者对内地市场更为了解,内地企业的价值往往能够被更好的理解。
此前,在阿里赴港上市的时机是否成熟时,就有投资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香港资本市场已经能够接纳新兴互联网产业、IT行业甚至是颠覆传统商业的新兴企业的存在,正培育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沃土。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赵述评